慶陽網訊(記者 楊蕊)近日,環縣木缽鎮木缽街村新修了一條砂石路。這條砂石路是該村70多戶群眾共同籌資5.1萬元、籌勞上百人次,自發組織修建的?!敖陙?,隨著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深入推進,農村產業迅速發展壯大,群眾的腰包鼓起來了,很多事,不用政府出面,群眾自己就解決了,村民自治能力明顯提升了?!蹦纠忔傸h委書記方顯說道。
新修的砂石路是木缽街村閆臺子組群眾上山種地的唯一一條路。原來,這是一條兩米寬的土路,遇到雨雪天氣,道路泥濘又崎嶇,群眾很難通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閆臺子村民小組組長肖英武和村里幾位老人商議后,決定在全組倡議,動員村民籌資籌勞自主修路。
這一提議得到了全體村民的支持,大家積極捐款,200元、500元、5000元……兩天時間,5萬多元就籌集到位。村里兩戶有修路機械的群眾自愿投入機械,大家自愿投工,經過10多天的施工,一條寬6米、長3公里的砂石路修通了,閆臺子組群眾徹底告別了那條泥土路。
在木缽街村,20世紀70年代修建的東豐灌區灌溉面積覆蓋8個村民小組、近2000畝土地,灌溉的土地每年每畝比其他土地增收近400斤糧食。由于灌溉水渠每年都會產生大量的淤泥,為保障群眾糧食增收,每年春季都要進行渠道清淤工作。為此,木缽街村“兩委”每年積極動員全體村民集體參與,開展渠道清淤工作。木缽街村“兩委”還動員群眾籌資4萬元,購買了加壓水泵3臺,水管、電線等1000多米,有效解決了群眾春灌難題。
對村里分散供養的五保老人和殘疾戶、困難戶,木缽街村采取“就近照顧+定期慰問”方式,并為村里所有“三留守一特困”對象提供理發、洗衣、買藥等服務,讓每一位特殊對象都有人照顧。
“只有形成由下而上、從上到下一體化聯動機制,把村民的潛能發揮出來,村民參與公益事業的積極性高了,村民自治水平也就高了?!蹦纠徑执妩h支部書記劉喜龍說。
近年來,木缽街村積極將村民自治的觸角延伸到方方面面,探索建立黨建引領鄉村治理體系,推行農村網格化管理,構建以黨支部為領導核心、村民委員會為執行主體、村務監督委員會為監督主體、集體經濟組織為經濟主體、群團組織和農民合作組織等為參與主體的“一核四體”鄉村治理組織體系,由“黨支部+黨小組+村民小組+網格長”組成的網格治理隊伍不斷成熟壯大。
去年,木缽街村協商議事會嚴格按照“收集議題、確定議題、議前調研、協商議事、公開公示、研究落實”6個步驟,共征集到涉及東豐灌區清淤、苗木清理等議題8個,通過村“兩委”會研究,確定東豐灌區清淤、苗木清理、公益性崗位調整、環境衛生整治等協商議題4個,辦結議題4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