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隴東報數字報

  • 掌中慶陽客戶端

首頁 > 社會
【我們這十年】傳好接力棒 砥礪再前行——慶陽市打贏脫貧攻堅戰接續鄉村振興回眸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 “ 發現 ” ,使用 “ 掃一掃 ” 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標準,緊扣“六個精準”“五個一批”要求,全員參與,迎難而上,大力開展“繡花式”扶貧,8個縣(區)全部脫貧摘帽,570個貧困村全部退出,14.99萬戶61.05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發生率由2013年建檔立卡的26.58%降為零,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這10年,是慶陽歷史上貧困群眾收入增加最快、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也是貧困鄉村建設投入最多、面貌變化最大的時期?!笔朽l村振興局黨組書記、局長耿文科如是說。

當前,我市正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抓好收入不穩定已脫貧人口、收入略高于貧困戶邊緣人口監測,全力落實好產業、就業、綜合保障等幫扶措施,扎實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圖片

環縣環何公路虎洞半個城翻山公路。特約攝影 張永鑫 攝

圖片

2022年8月23日《隴東報》一版


61.05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全市8個縣(區)、570個貧困村、14.99萬戶61.05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020年12月18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辦“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慶陽專場新聞發布會,宣布慶陽市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

慶陽市7個縣均屬于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西峰區屬于“插花型”貧困片區,是全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其中,環縣、鎮原是全省深度貧困縣,環縣貧困發生率39.28%,全省最高;鎮原縣貧困人口17.23萬,規模居全省第三。

2017年,西峰、正寧2縣(區)脫貧摘帽;2019年,合水、華池、寧縣、慶城、環縣5縣脫貧摘帽。鎮原縣是全市最后一個脫貧縣,2020年,鎮原縣順利脫貧摘帽,17.23萬人穩定脫貧,退出貧困村120個,貧困發生率下降為零。至此,慶陽市8縣(區)全部脫貧摘帽,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成就。

全市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建檔立卡初期的2367元提高到2020年的8901元,增長近2.8倍,年均增長21%。貧困群眾生產生活面貌發生巨大變化——

貧困村通硬化路、通客車、通光纖寬帶,貧困人口住房和飲水安全全覆蓋,自來水入戶率達到76%,農戶飲水安全普及率達到100%;

新建改造農電線路1.59萬公里,治理供電瓶頸自然村3756個,9107個自然村動力電實現了全覆蓋;

初步構建了較為完善的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引培各類農業企業331家,建辦專業合作社7825個,培育家庭農場540個,帶貧近15萬戶,分紅1.43億元,69.7%的貧困群眾依靠產業脫貧;

全市義務教育階段適齡人口無一人失學輟學,貧困學生“有學上”“都上學”“上好學”得到切實保障,義務教育鞏固率由2013年的84.5%提高到99.5%;

所有貧困村建起了村衛生室,符合參保條件的貧困人口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實現全覆蓋,最低生活保障應保盡保。

西峰區顯勝鄉蒲河川區的毛寺村,曾經是全區15個深度貧困村之一。過去,鮮少有人知道這里有黑老鍋峽谷、土箭群、暖泉山、草帽溝等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觀。由于交通閉塞、基礎設施條件落后,村民們只能守著這些美景過窮日子。

在脫貧攻堅戰打響后,毛寺村破除發展瓶頸,積極爭取項目、整合資源,全面改善水、電、路、房等基礎設施,實施農電網改造,實現了自來水、安全電100%入戶,動力電、硬化路全部到組。為加快鄉村旅游開發和群眾脫貧致富步伐,西峰區先后爭取投資8000多萬元,建成毛巴環川公路和顯毛公路。日益完善的基礎設施,便捷的交通條件,讓毛寺村成為遠近聞名的鄉村旅游示范村。

圖片

寧縣焦村鎮街上村易地搬遷點俯瞰。特約攝影 王啟寧

下好“產業棋” 打好“組合拳”

我市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是全市干部群眾艱苦奮斗的結果,由此積累的重要經驗,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探索了新的路徑。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我市按照“南牛北羊、塬果川菜、草畜平衡、農牧循環”的發展思路和“四區四帶”總體布局,實施“一縣一業”“一縣一品”品牌戰略,培育形成了以中盛肉羊、圣農肉雞、正大生豬、海升蘋果、天欣堂中藥材等為代表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產業振興助推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我市完成了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歷史性任務,同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18年,我市“331+”產業扶貧模式榮列“改革開放40年地方改革創新40案例”,有效探索出了“四類分類法”——將貧困戶劃分為有勞力且有技術的貧困戶、有剩余勞動力可輸轉的貧困戶、有一定勞動力可打零工的貧困戶、無勞力的貧困戶四種類型,分類指導,有針對性地落實幫扶措施,確保貧困戶穩定脫貧。

環縣地處毛烏素沙漠邊緣,曾是國家級深度貧困縣,屬于我市脫貧攻堅中難啃的“硬骨頭”。然而,環縣的脫貧攻堅步伐卻十分穩健,因地制宜發展羊產業,不僅讓環縣脫了貧,更使環縣成為全市產業發展的領跑者。

環縣從引進龍頭企業率先發力,出臺優惠政策,引入中盛農牧公司等龍頭企業,建起百萬只肉羊屠宰加工廠、18萬噸乳制品加工廠,向合作社及農戶供應良種肉羊、奶羊,實行保護價收購,統一加工銷售,培育本土羊業企業、技術服務公司、草業公司深度參與羊產業發展,實現各領域都有龍頭企業帶動。

2021年,環縣已吸引3個國家級、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環縣興業,建辦精深加工廠2處、萬只以上規模肉羊良種繁育場3處,全縣養羊農戶達到4.8萬戶,“環縣羊羔肉”列入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國家隊運動員備戰保障產品”。

在慶陽,可以與“羊”媲美的當屬“果”,我市引培蘋果龍頭企業40多家,“慶陽蘋果”品牌價值已接近20億元,蘋果產業已成為當地從業人員最多、覆蓋面最廣、帶動效益最好的產業。寧縣立足資源優勢,進行“一核三帶一基地”的布局,成功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圖片

環縣:南湫鄉洪澇池村易地搬遷點氣象新


聚焦薄弱環節 接續鄉村振興

打贏脫貧攻堅戰后,我市繼續聚焦脫貧人口“兩不愁三保障”薄弱環節,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對識別的6406戶2.4萬邊緣易致貧人口和脫貧不穩定人口實施分類幫扶,指導幫扶責任人完善落實“一戶一策”幫扶計劃,全力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任務落實。

在發展壯大幫扶產業上,以“遠抓蘋果近抓羊、南部蘋果北部羊”的發展思路和產業布局,重點統籌肉羊產業和蘋果產業。

針對一、二類脫貧戶,采取產業提升的方式,積極落實產業獎補、龍頭企業帶動等措施,使其種植養殖產業規模達到市縣測算確定的產業脫貧標準。為鞏固脫貧成果,對所有已脫貧村、脫貧戶,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現有幫扶政策、資金支持、幫扶力量總體穩定。

實施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培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農業設施裝備提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等“十大行動”,全面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2021年以來,全市累計安排幫扶資金6300.4萬元,落實針對性幫扶措施5862條,戶均落實幫扶措施3.5條。其中,對1984戶有勞力且有技術的監測對象,引導龍頭企業加強產業帶動,扶持其發展養殖、種植、加工等特色產業;對1082戶有剩余勞動力且可輸轉的監測對象,加強就業技能培訓服務,采取“點對點”輸轉,實現就業增收;對1492戶有一定勞動力可打零工的監測對象,提供公益性崗位,全部納入產業合作體系中,實現“產業增收+就業增收”;對1304戶無勞動力的監測對象,落實兜底政策,引導其入股合作社,實現綜合保障,確保收入持續穩定。

堅持將鄉村建設作為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工作,對照鄉村建設3方面23項指標要求,全力落實好15個省、市級示范鄉鎮和55個省市級示范村建設任務。合水縣吉峴鄉黃寨子村充分借助天津市紅橋區協作幫扶資金,突出基礎設施建設,在產業培育、公共服務、環境治理方面發力,不斷刷新美麗村莊“顏值”,成為合水縣最美示范村、東西部協作鄉村振興示范村。

2021年,全市脫貧人口收入達到10417元,較上年增長19.7%。2022年上半年,全市脫貧人口收入穩定增長,增長率預計在10%左右。

圖片

2022年8月23日《隴東報》三版

編輯:黃飛責任編輯:吳樹權
相關稿件
国产热a欧美热a在线视频_日韩激情无码av一区二区_精品永久免费视频_精品午夜理论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