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網訊(記者 路世玲)慶陽是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在做好資源開發的同時,生態建設尤為重要。2020年,慶陽市“再造一個子午嶺”工程圓滿完成。全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甘肅省建設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的戰略部署,再次啟動“再造一個子午嶺”提質增效行動和“一村萬樹”工程,持續助推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突破。
今年4月,市政府制定出臺了《慶陽市推進國土綠化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規劃用2年時間,完成國土綠化100萬畝、森林草原提質增效373萬畝,2022年林草產業增值達到10.5億元。建成更加高效、規范、管用的四級林長制體系,促進林草生態保護修復成效和碳匯能力明顯提升,進一步筑牢隴東黃土高原生態安全屏障。
慶陽市城市海綿運動綠地盡顯生態之美。 俄少飛 攝
謀劃+建設 提升綠色發展新水平
2月17日,慶陽市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入圍全國20個2022年林業改革發展資金支持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
4月12日,慶陽市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在環縣環城鎮啟動。項目建設期限為2022-2023年,主要建設內容為人工造林27.78萬畝,修復退化林3萬畝,治理沙化地0.15萬畝,總投資3.23億元。項目實施后,將為隴中隴東黃土高原林草生態修復治理、有效遏制水土流失、推動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樹立示范樣板。
4月15日,《慶陽市推進國土綠化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出臺。方案提出,突出生態建設保障支撐作用,以建設隴東黃土高原生態安全屏障為目標,按照“五區五廊”林草生態建設總體布局,高質量實施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加強草原生態保護修復,加快推進林草資源提質增效,穩步提升林草資源開發利用效益,讓慶陽革命老區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美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生態綠色福祉。
近年來,我市堅持以水定林、量水而行原則,喬灌草結合、封飛造并舉,實行工程招標制和質量追究制,推行專業隊承包造林,落實“三包四定”措施,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堅持“寬林帶、大通道、多樹種”和“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的標準,構建獨具特色的綠色長廊。全市國省道、縣鄉道綠化率分別達到95%、85%以上。圍繞“省級森林城市創建”,建設“青年林”“巾幗林”“義工林”“民兵林”等主題林,開展“創省級森林城市、萬人簽名送花”和“創森進校園”等活動,傾力打造“隴東黃土高原生態修復型森林城市”,到2023年全市建成區綠化率達到37%左右,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9.2平方米以上。
扎實開展美麗宜居示范鄉村和森林小鎮、森林鄉村創建活動,全市建成“一村萬樹”工程達標村696個,森林小鎮11個、森林鄉村100個。鼓勵單位、團體、個人通過捐資捐苗、認建認養等方式參與,積極開展“義務植樹互聯網+”行動,全面提高義務植樹盡責率。著力打造河流沿岸觀光帶和產業帶,2018年以來實施河岸綠化43.25萬畝。
寧縣新寧鎮九龍村義務植樹點。王啟寧 攝
產業+富民 促進綠色發展顯效應
在踐行生態文明戰略的具體行動中,我市始終把加快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工作的著力點放在為民富民上,堅持做好“林”文章,做大“林”產業,實現大地增綠、農民增收、林業增效的多重效應。
采取“政府推動、市場引導、社會組織參與、農戶自主經營”的模式,培育發展具有慶陽特色的苗木產業。目前,全市培育各類苗木14.8萬畝、11.41億株,農戶年實現收入近2億元。當前優質化、本土化、標準化苗木仍是部分林農收入的主要來源。
全市探索形成了林下種植、林下養殖、生態旅游、林產品開發“四種類型”,林藥、林苗、林草、林菌、林菜、林經、林禽、林畜、林下休閑、林產品加工“十種模式”,積極發展林下經濟。截至2021年,全市建成家庭林場93個,林下經濟年產值達到5.44億元以上。
全力推進林草旅游生態康養,打造正寧調令關、寧縣百吉湖、華池大鳳川、合水苗村川等生態景觀帶;依托南梁大景區、大鳳川軍民大生產基地、東華池抗大七分校等景點開展紅色旅游,建設森林康養基地11處,生態科普基地24處,構建內涵豐富的生態文化體系。
積極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爭取生態護林員、天保工程和公益林護林員補助項目,總投資1.33億元,選聘專(兼)職護林員1.3萬人,加快筑牢隴東黃土高原生態安全屏障,推動慶陽老區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
華池縣大鳳川林場新莊臺苗圃基地。 俄少飛 攝
渠道+保障 構建綠色行動新導向
我市以三北、天保、退耕還林、造林補助、植被恢復等重點工程為依托,實行整流域推進、規?;卫?,完成造林綠化132.9萬畝。整合林草、農業農村、水保等部門項目資金,突出發展經濟林果、營造水土保持林、生態修復治理等重點,縱深推進國土綠化。市、縣(區)財政2年列支1億元專項資金,采取以獎代補方式,扶持國土綠化行動,完成造林綠化30.93萬畝。明晰林地林木所有權、經營權、收益權,有效調動農戶參與的積極性,全市27.3萬農戶完成造林70.39萬畝。支持林業生態重點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參與國土綠化行動,創新利益聯結和收益分配機制,保障經營主體收益。截至目前,全市引進造林綠化企業76家,培育大戶159戶,成立合作社134個。
按照全省林長制工作的總體要求,進一步健全市、縣、鄉、村四級林長體系,全面落實林長會議、督查、信息公開、考核、巡林等制度,探索建立“林長獎勵金”制度,靠實各級林長責任,完善以行政村林長、護林員和草管員為主體的“一長兩員”源頭管理架構,織密織牢森林草原資源管理網格。
全市規范建設項目使用林(草)地審核審批,理順林草行政執法體制,嚴格保護地項目準入審查,做好森林、草原、濕地、野生動植物等資源管理。積極對接國土“三調”數據,更新林草管理一張圖,建立林草資源矢量數據庫。使用無人機巡護和衛星實時監測數據,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和云服務建立智慧林草管理系統,全面提升林草資源保護水平。深入實施林草行政“放管服”政策,建立完善“一站式”服務體系,在優質高效服務中推進國土綠化高質量發展。
寧縣長慶橋鎮野王村四面青山環繞。 曹康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