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網訊(實習生 張倩 記者 雷云龍)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扎實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暨“再造一個子午嶺”工程,全面加強林草資源管理,嚴格草原生態修復治理,大力提升森林、草原、濕地、自然保護地的生態承載能力……近年來,我市緊扣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逐級靠實責任,穩步推進國土綠化,認真落實管護措施,切實加強規范管理,持續深化林草改革,生態保護取得了明顯成效。
治山增綠面積大幅度增加
我市從規劃設計、資金籌措、機制創新、示范引領、質量標準、鞏固提升等方面抓起,持續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認真組織實施了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草)、三北防護林建設等重點工程。統籌推進沙漠化和非沙漠化土地綜合治理,北部風沙區土地沙漠化生態修復治理效果初見成效,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我市2013年開始實施的“再造一個子午嶺”工程,7年累計造林730.85萬畝。2021年,我市啟動實施“再造一個子午嶺”提質增效行動和“一村萬樹”工程,完成森林撫育29.7萬畝,補植補造59萬畝,建成達標村246個,栽植各類苗木760.21萬株,森林覆蓋率達到26.15%,相比2018年提高了0.62個百分點。完成退牧還草工程項目人工種草23.3萬畝,退化草原改良24萬畝,毒害草治理21.5萬畝,人工飼草地建設10萬畝,草原圍欄115萬畝,草原植被蓋度達到75.74%,相比2016年提高了4.19個百分點。
林草生態保護全方位加強
林草是自然的“底色”,也是我市生態高質量發展的“底色”。近年來,我市嚴守生態紅線,充分發揮林長制優勢,持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強化林草資源管護,全面建立市、縣、鄉、村四級林長制責任體系,劃定林長責任區,有效靠實了縣鄉黨委政府保護林草資源的主體責任,使全市林草生態保護得到了全方位加強。
我市強化公益林管理,完成全市公益林區劃界定,有效管護公益林1390.36萬畝;認真開展草原濕地監測,完成草原資源監測樣地植被結構、種類、數量、蓋度、產量等因子和濕地流域水生態健康狀況調查,聘任村級草管員1349名,全市1334.63萬畝草原得到有效管護;嚴格林草地審核審批,近3年來共審核審批使用林草地561項、面積2.79萬畝,收繳森林、草原植被恢復費2億多元,核發林木采伐許可證570多份,辦理各類林政案件200余起,盜伐珍貴樹木違法行為得到有效遏制,金錢豹、梅花鹿等珍貴野生動物頻頻出現,草食動物群落逐步恢復和增多;落實森林病蟲害的日常監測、預報、預防和檢疫各項措施,新建陸生、水生野生動物救助點2處,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得到有效保護;加強森林草原火災預防,創新構建“四定五包九抓”網格化火災預防新機制,扎實開展宣傳教育和安全生產大檢查,在246處卡口路段推廣使用“防火碼”,有效加強了火源管控,確保了林草資源安全。
自然保護地建設高質量推進
為了使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我市加快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嚴把自然保護區建設項目行政許可審查關,嚴格執行生物多樣性影響評價等制度,持續加強自然保護地監管、人為活動定點遙感監測,建立健全自然保護區監督管理制度。啟動實施了自然保護區調查監測工作,開展了現地生物資源和社會調查,撰寫完成了《甘肅子午嶺省級自然保護區科學考察報告》,為保護區有效保護和管理提供了完整、翔實的基礎資料和決策依據,確保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安全。
生態保護后勁多渠道激發
我市全面推進林草融合發展、國有林場改革、集體林權配套改革,不斷完善經營管理機制,著重抓好項目建設、資金使用、工程監管、干部隊伍管理。圍繞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保障受益權,穩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綜合配套改革,成立了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站和市林業和草原科學技術推廣站。同時,修建林區道路21條151.46公里,新建公共租賃住房198套2440.64平方米,林區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新招錄115名大學生到林區工作,為基層林場補充了新生力量。
截至目前,全市累計流轉林地103.15萬畝,成立林業專業合作社277個、家庭林場93個。2021年,全市林下經濟總產值達5.44億元,有力助推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